狗狗查 > 词语组词 > 旒字组词

旒字组词

旒字的常见组词有:缀旒、珠旒、韜旒、赘旒、贅旒、畫旒、蔽旒、綵旒、宸旒、彩旒、采旒、辰旒、垂旒、丹旒、玉旒、韬旒、邃旒、十二旒、旗旒、前旒、凝旒、旒缀、旒扆、旒旌、旒旗、旒翣、旒纩、旒苏、旒紞、旒旐、旒旍、旒冕、旄旒、冕旒、龙旒、旌旒、九旒冕、九旒、画旒、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旒字的相关信息

基本词义◎旒liú〈名〉(1)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ribbon]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2)古代皇帝礼帽前

含有旒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缀旒 缀旒缀旒(zhuìli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1、犹表率。2.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3.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4、比喻国势垂危。基本解释1.亦作"缀斿"。亦作"缀游"。2.犹表率。3.比
珠旒 珠旒珠旒,原本是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常被用来借指帝王。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基本解释1.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2.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网络解释珠旒珠旒,原本是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常被用来
韜旒 韬旒tāoliú韬旒(韬旒)犹垂旒。帝冕前后垂下的玉串。借指皇帝。唐许敬宗《奉和元日应制》:“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基本解释犹垂旒。帝冕前后垂下的玉串。借指皇帝。网络解释韬旒tāoliú韬旒(韬旒
赘旒 赘旒赘旒,出自《公羊传·襄公十六年》基本解释赘,连缀;旒,旌旗上的飘带。比喻实权旁落﹑为大臣挟持的君主。后亦指有职无权的官吏。辞典解释赘旒zhuìliúㄓㄨㄟˋㄌㄧㄡˊ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公
贅旒 赘旒赘旒,出自《公羊传·襄公十六年》基本解释赘,连缀;旒,旌旗上的飘带。比喻实权旁落﹑为大臣挟持的君主。后亦指有职无权的官吏。辞典解释赘旒zhuìliúㄓㄨㄟˋㄌㄧㄡˊ国君为臣下所挟持,大权旁落。《公
畫旒 画旒北齐萧悫《上之回》诗:“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基本解释1.旗子上的彩色饰物。网络解释画旒北齐萧悫《上之回》诗:“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
蔽旒 蔽旒[bìliú]⒈冠冕前后悬垂的玉饰。借指皇帝面前。语出《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引证解释⒈冠冕前后悬垂的玉饰。借指皇帝面前。引语出《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
綵旒 彩旒彩旒:1.亦作"彩斿"。2.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基本解释1.亦作"彩斿"。2.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网络解释彩旒彩旒:1.亦作"彩斿"。2.旗
宸旒 宸旒宸旒是汉语词汇,拼音为chénliú,释义:帝王之冠。借指帝王。基本解释帝王之冠。借指帝王。辞典解释宸旒chénliúㄔㄣˊㄌㄧㄡˊ帝王所戴的冠帽。借指皇帝。宋.无名氏〈梅妃传〉:「忆昔太液清波,
彩旒 彩旒[cǎiliú]⒈亦作“彩斿”。⒉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引证解释⒈亦作“綵斿”。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引《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彤云丽琁盖,祥
采旒 采旒(採旒)[cǎiliú]⒈指古代帝王冠冕上的玉饰。语本《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孔颖达疏:“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于玉,以玉饰藻,故名玉藻。”后以“采旒”指帝王。引证解释⒈后以
辰旒 辰旒[chénliú]⒈古代旌旗名。即太常旗。上画日、月、星,垂十二旒。引证解释⒈古代旌旗名。即太常旗。上画日、月、星,垂十二旒。引《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薛
垂旒 垂旒[chuíliú]⒈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⒉指帝王。⒊指居侯王之位。引证解释⒈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引汉班固《白虎通·绋冕》:“垂旒者,示不
丹旒 丹旒[dānliú]⒈丹旌。引证解释⒈丹旌。引《梁书·刘显传》:“营营返魄,汎汎虚舟。白马向郊,丹旒背巩。”
玉旒
韬旒
邃旒
十二旒
旗旒
前旒
凝旒
旒缀
旒扆
旒旌
旒旗
旒翣
旒纩
旒苏
旒紞
旒旐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代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量词介词连词数量词数词助词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ABCC式AABB式AABC式ABB式ABAC式AAB式ABCB式ABBC式ABAB式ABCA式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