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查 > 词语组词 > 赵字组词

赵字组词

赵字的常见组词有:赵舞燕歌、赵氏、返赵、赵州桥、赵录、赵云、老赵、杨赵、璧赵、赵公元帅、吴赵、完赵、啖赵、二赵、坑赵、伯赵、赵体、伯赵氏、拔赵旗、拔赵帜易汉帜、拔赵帜立赤帜、拔赵易汉、拔赵帜、阎赵、燕南赵北、燕歌赵舞、燕赵人、燕赵女、燕赵风、燕赵姝、燕赵、原璧归赵、全璧归赵、秦筝赵瑟、马赵温周、马赵、罗赵、龙赵、酒评鲁赵、韩信破赵之战、后赵、狐赵、归赵、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赵字的相关信息

基本词义◎赵趙zhào〈副〉(1)(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同本义[quickly]趙,趋趙也。——《说文》趙,及也。——《广雅》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含有赵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赵舞燕歌 相传古代燕赵人善歌舞,后因以“赵舞燕歌”泛指美妙的歌舞。基本解释相传古代燕赵人善歌舞,后因以“赵舞燕歌”泛指美妙的歌舞。
赵氏 赵氏Zhàoshì[Zhaostate]指赵国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基本解释赵氏Zhàoshì
返赵 战国时,赵国得和氏璧,秦昭王闻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使秦献璧,见秦王无意偿城,便计取原璧,送回赵国。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为典实,谓原物归还原主。参见:完璧归赵基本解释 战国时,赵国
赵州桥 赵州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
赵录 赵录赵录,1956年8月出生,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五股泉乡人,现任兴和县人大副主任。基本解释指宋·赵明诚的《金石录》。网络解释赵录赵录,1956年8月出生,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
赵云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
老赵 老赵(漫画《老夫子》中的人物)老赵是漫画《老夫子》里面的主要角色,经常和老夫子作对。基本解释1.方言。衔食哺雏的母鸟。网络解释老赵(漫画《老夫子》中的人物)老赵是漫画《老夫子》里面的主要角色,经常和老
杨赵 杨赵杨赵是杨云翼、赵秉文的合称。杨云翼(1170~1228)金代文学家,字之美。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基本解释金文学家杨云翼与赵秉文的合称。
璧赵 璧赵1.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持和氏璧入秦,不辱使命,终将璧完好地归还赵国。后因谓原物归还其主为"璧赵"。基本解释璧赵bìzhào[ret
赵公元帅 赵公元帅赵公元帅,即财神爷赵公明,原名赵建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因道教神话中封正一玄坛元
吴赵 吴赵吴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úzhào,是指不择言而乱语者。基本解释明庶吉士吴中行﹑赵用贤因张居正夺情视事,疏争被杖,时称"吴赵"。《明史.吴中行传》:"五人者(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
完赵 见"完璧归赵"。基本解释见"完璧归赵"。
啖赵 啖赵啖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dànzhào,意思是唐经学家啖助与赵匡的并称。基本解释唐经学家啖助与赵匡的并称。网络解释啖赵啖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dànzhào,意思是唐经学家啖助与赵匡的并称。
二赵 二赵[èrzhào]⒈指十六国的前赵与后赵。⒉指西汉赵飞燕、赵昭仪姊妹。引证解释⒈指十六国的前赵与后赵。引《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鲁徵、杜广、徐光、尹弼之畴,知名於二赵;宋谚、封奕、朱彤
坑赵 坑赵[kēngzhào]⒈史载,秦将白起破赵,活埋赵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引证解释⒈史载,秦将白起破赵,活埋赵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伯赵 伯赵[bózhào]⒈伯劳的别名。引证解释⒈伯劳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引《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晋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杨伯峻注:“伯赵即伯
赵体 赵体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q
伯赵氏 伯赵氏[bózhàoshì]⒈古官名。引证解释⒈古官名。少皞氏时主夏至、冬至之官。引《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杜预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孔颖达疏:“此鸟以夏
拔赵旗 拔赵旗[bázhàoqí]⒈同“拔赵帜易汉帜”。引证解释⒈同“拔赵帜易汉帜”。引五代王仁裕《贺王溥入相》诗:“一战文场拔赵旗,使调金鼎佐无为。”
拔赵帜易汉帜 拔赵帜易汉帜[bázhàozhìyìhànzhì]⒈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立赤帜[bázhàozhìlìchìzhì]⒈见“拔赵帜易汉帜”。引证解释⒈见“拔赵帜易汉帜”。成语解释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易汉 拔赵易汉[bázhàoyìhàn]⒈见“拔赵帜易汉帜”。引证解释⒈见“拔赵帜易汉帜”。
拔赵帜 拔赵帜[bázhàozhì]⒈同“拔赵帜易汉帜”。引证解释⒈同“拔赵帜易汉帜”。引清林寿图《送彭仁山副戎屯华阴》诗:“奋然鼓勇拔赵帜,不则严仗完燕城。”
阎赵
燕南赵北
燕歌赵舞
燕赵人
燕赵女
燕赵风
燕赵姝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代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量词介词连词数量词数词助词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ABCC式AABB式AABC式ABB式ABAC式AAB式ABCB式ABBC式ABAB式ABCA式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