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澒澒 | 澒澒澒澒(1).晃动貌。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之外皆动,澒澒然如人行幕上。”(2).混沌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或言孔子以上,世澒澒无文教,故六经皆 |
澒溶 | 澒溶澒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róng,意思是水深广貌,浑沌。基本解释1.水深广貌。2.浑沌。辞典解释澒溶hòngróngㄏㄨㄥˋㄖㄨㄥˊ水深广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澒溶沆瀁,莫测 |
澒耳 | 水声震耳。基本解释水声震耳。 |
澒洞 | 澒洞澒洞,汉语词汇,拼音:hònɡdònɡ释义:1、绵延;弥漫。2.水势汹涌。3.引申为冲击、震动。4.虚空混沌貌。出自《旱云赋》。基本解释1.绵延;弥漫。2.水势汹涌。3.引申为冲击﹑震动。4.虚空 |
澒池 | 澒池澒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chí,是即澒地。基本解释即澒地。网络解释澒池澒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chí,是即澒地。 |
澒涌 | 澒涌澒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yǒng,是指水势广阔汹涌。基本解释1.亦作"澒涌"。2.水势广阔汹涌。网络解释澒涌澒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yǒng,是指水势广阔汹涌。 |
濛澒 | 蒙澒蒙澒,拼音是ménghòng,出自《论衡·谈天》,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基本解释1.广大无涯。2.混沌。网络解释蒙澒蒙澒,拼音是ménghòng,出自《论衡·谈天》,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 |
澒挏 | 澒挏澒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òngdòng,释义为动摇。基本解释摇动。网络解释澒挏澒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òngdòng,释义为动摇。 |
澒蒙 | 澒蒙hòngméng澒蒙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高诱注:“皆未成形之气也。”《楚辞·刘向》:“贯鸿 |
厖澒 | 厖澒厖澒是汉语词语,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含浑然广大之意。基本解释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含浑然广大之意。网络解释厖澒厖澒是汉语词语,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含浑然广大之意。 |
澒地 | 澒地hòngdì澒地铺浇水银的墓穴。《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葬墓中,澒地广六丈。”基本解释铺浇水银的墓穴。网络解释澒地hòngdìㄏㄨㄥˋㄉㄧˋ澒地铺浇水银的墓穴。《太平御览》 |
澒濛 | 澒蒙hòngméng澒蒙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高诱注:“皆未成形之气也。”《楚辞·刘向》:“贯鸿 |
庬澒 | 庬澒亦作“庬鸿”。元气混沌未分貌。《孝经援神契》:“天度庬澒。”宋均注:“庬澒,未分之象也。”汉张衡《思玄赋》:“逾庬澒於宕冥兮,贯倒景而高厉。”《文选·张衡》“庬澒”作“庬鸿”。刘良注:“庬鸿,元气 |
澒湧 | 澒涌澒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yǒng,是指水势广阔汹涌。基本解释1.亦作"澒涌"。2.水势广阔汹涌。网络解释澒涌澒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ngyǒng,是指水势广阔汹涌。 |
黃澒 | 指水银。基本解释指水银。 |
白澒 | 白澒[báihòng]⒈水银。引证解释⒈水银。引《淮南子·墬形训》:“白礜九百岁生白澒,白澒九百岁生白金。”高诱注:“白澒,水银也。”国语辞典白澒[báihòng]⒈水银的别名。参见「水银」条 |
玄澒 | |
嵬眼澒耳 | |
水澒 | |
青澒 | |
蒙澒 | 蒙澒[ménghòng]⒈广大无涯。⒉混沌。引证解释⒈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引汉王充《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儒书又言:‘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 |
黄澒 | 黄澒[huánghòng]⒈指水银。引证解释⒈指水银。引《淮南子·墬形训》:“正土之气也,御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缺,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高诱注:“澒,水银也。 |
混澒 | 混澒[hùnhòng]⒈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引证解释⒈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引《新唐书·杜牧传》:“齐、鲁、梁、蔡被其风,因亦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 |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