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郑公泉 | 郑公泉zhènggōngquánㄓㄥˋㄍㄨㄙㄑㄨㄢˊ郑公泉(郑公泉)泉名。在浙江绍兴若耶溪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若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 |
郑璞 | 郑璞(词语释义)【词目】郑璞【拼音】zhèngpú【注音】【解释】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基本解释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网 |
郑侠图 | 郑侠图【释义】:1.《宋史.郑侠传》载,郑侠任监安上门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宋神宗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 |
郑氏丫环 | 郑氏丫环郑氏丫环(郑氏丫环)同“郑玄家婢”。清李渔《风筝误·题鹞》:“又不要他文章应举诗刻板,只求他免贻笑与那郑氏丫环。”基本解释同"郑玄家婢"。网络解释郑氏丫环郑氏丫环(郑氏丫环)同“郑玄家婢”。清 |
郑琴 | 郑琴郑琴:汉语词汇郑琴:楚雄师范学院政管系教师郑琴(汉语词汇)郑琴,郑国的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基本解释《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 |
郑女 | 郑女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基本解释1.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 |
郑公风 | 郑公风指一种山谷风。郑樵《通志》记载:郑弘常采薪白鹤山.......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幕北风。后果然。今若耶溪风人呼为郑公风。基本解释传说中得神助之风。网络解释郑公风指一种山谷风。郑樵《通志 |
郑公乡 | 郑公乡郑玄受人崇敬,其乡曰“郑公乡”,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基本解释《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 |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zhènɡwǔxiēhòu郑五歇后(郑五歇後)指郑五歇后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上半部之末出……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陈多注:“郑五歇后,意犹‘歇后语 |
郑光祖 | 郑光祖郑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 |
郑司农 | 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基本解释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
卓郑 | 卓郑卓郑,卓氏与程郑的并称。卓氏祖先赵国人,秦破赵时被迁到蜀,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冶铁致富,有家僮千人。基本解释卓氏与程郑的并称。卓氏祖先赵国人,秦破赵时被迁到蜀,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冶铁致富 |
郑孔 | 郑孔zhèngkǒngㄓㄥˋㄎㄨㄙˇ郑孔(郑孔)经学家郑玄和孔安国的并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基本解释经学家郑玄和孔安国的 |
郑生 | 郑生郑生(1916.1~1987.5.9)男,又名家彬,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永丰乡石坳村人。基本解释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 |
郑重 | 郑重[zhèngzhòng]⒈严肃认真。例郑重宣誓。英serious;solemn;⒉审慎;殷勤。英attentive;引证解释⒈频繁,反复多次。引《汉书·王莽传中》:“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 |
郑氏虫 | 郑氏虫郑氏虫,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èngshìchóng,指文辞训诂之学。因东汉郑玄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虫,表示小技,含有轻视之意。基本解释指文辞训诂之学。因东汉郑玄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 |
郑环 | 郑环郑环:明朝探花郑环:清朝学者基本解释春秋时晋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国商人手中,宣子向郑伯请环,子产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网络解释郑环郑环:明朝探花郑环:清朝学 |
郑庄好客 | 郑庄好客郑庄好客,成语,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汉代人郑当时十分好客,后遂以“郑庄好客”用为好客之典。基本解释《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 |
郑家婢妾 | 郑家婢妾郑家婢妾,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èngjiābìqiè,出自《秋日自遣》。基本解释同"郑玄家婢"。网络解释郑家婢妾郑家婢妾,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èngjiābìqiè,出自《秋日自遣》。 |
郑州 | 郑州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 |
郑五歇后体 | 郑五歇后体唐郑綮的一种诗体。《旧唐书·郑綮传》:“綮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庐江,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头风。’滑稽皆此类也。”《新唐书·郑綮传 |
郑五 | 郑五郑五是汉语词语,是指郑五歇后体。基本解释1.唐郑綮。因排行第五,故称。2.指郑五歇后体。网络解释郑五郑五是汉语词语,是指郑五歇后体。 |
郑牛触墙成八字 | 古谚语。形容郑玄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基本解释古谚语。形容郑玄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 |
郑工捐 | 郑工捐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河南郑州黄河决口,清政府借口治河,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基本 |
郑草 | 郑草郑草,读音zhèngcǎo,是汉语词汇,为书带草的别称。基本解释《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不其侯国,故属琅邪"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 |
郑卫 | 郑卫(词语释义)郑卫,汉语词语,意思是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基本解释1.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 |
郑奏 | 郑奏zhèngzòu郑奏(郑奏)犹郑音。唐元稹《回风变节判》:“凉风徐动於郑奏,遽云失节;寒谷倘移於邹律,何以加刑?”基本解释犹郑音。网络解释郑奏zhèngzòuㄓㄥˋㄗㄡˋ郑奏(郑奏)犹郑音。唐元稹 |
郑曲 | 郑曲郑曲(zhèngqǔ):春秋郑国的乐曲。多指俗曲。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范文澜注:“盖讥其词之不雅耳。”基本解释春秋郑国的乐曲。多指俗曲。网络解释 |
郑市 | 郑市郑市(郑市):“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颜师古注:“言请求者多,交通宾客。”后即以“郑市”谓。唐黄滔《卢员外浔启》:“伏以员外断籯积学,计斗负才,龟镜词林,梯航陆海,是故门骈郑 |
郑州梨 | 郑州梨郑州梨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hèngzhōulí,古时郑州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基本解释古时郑州以产甜梨著名。因以喻甜蜜,夫妇谐和。网络解释郑州梨郑州梨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hèngz |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