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龟箓 | 龟箓龟箓,拼音是guīlù,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龟书。古代常用以作称颂瑞应之词。基本解释亦作“龟录”。网络解释龟箓龟箓,拼音是guīlù,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龟书。古代常用以作称颂瑞应之词。 |
诰箓 | 1.天帝的诏诰和符箓。基本解释1.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
谶箓 | 谶箓谶箓,读音为chènl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记有谶语的符命。基本解释1.记有谶语的符命。网络解释谶箓谶箓,读音为chènl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记有谶语的符命。 |
昌箓 | 昌箓[chānglù]⒈预示帝业永昌的图箓。引证解释⒈预示帝业永昌的图箓。参见“昌图”。引唐沉佺期《移禁司刑》诗:“天子开昌籙,羣生偶大炉。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搏扶。” |
翠箓 | 翠箓[cuìlù]⒈传说黄帝于翠妫川得上天所授图箓,古代认为是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瑞征。引证解释⒈传说黄帝于翠妫川得上天所授图箓,古代认为是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瑞征。参见“翠嬀”。引唐王勃 |
帝箓 | 帝箓[dìlù]⒈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引证解释⒈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引《北齐书·文宣帝纪赞》:“天保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籙。” |
道箓 | 道箓[dàolù]⒈道教的符箓。凡入道者必受箓。引证解释⒈道教的符箓。凡入道者必受箓。引《隋书·经籍志四》:“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 |
丹箓 | 丹箓[dānlù]⒈道教的名册、簿籍。引证解释⒈道教的名册、簿籍。引《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言念高烈,有愴子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籙。”清龚自珍《紫云迴三迭》诗:“上清丹籙姓名讹,好梦留 |
地箓 | 地箓[dìlù]⒈道教谓地府的秘文秘录。引证解释⒈道教谓地府的秘文秘录。引前蜀杜光庭《白可球明真斋赞老君祠》:“出长夜之庭,昇洞阳之舘,毁絶地籙,超翥天衢。”明梅鼎祚《玉合记·闺晤》:“説咒水 |
度箓 | 度箓[dùlù]⒈道教语。接受秘箓。引证解释⒈道教语。接受秘箓。引《宣和遗事》前集:“冬十月,御宝籙宫,度《玉清神霄》祕籙……於是宦官、道士有所不如意者,必须度籙,莫不如愿。”国语辞典度箓[d |
膺箓 | |
膺箓受图 | |
韫箓 | |
膺图受箓 | |
炎箓 | |
应图受箓 | |
应箓 | |
应箓受图 | |
玉箓 | |
仙箓 | |
写箓 | |
仙人箓 | |
玄箓 | |
轩箓 | |
图箓 | |
天箓 | |
法箓 | 法箓[fǎlù]⒈道教语。用以“驱鬼压邪”的丹书、符咒。引证解释⒈道教语。用以“驱鬼压邪”的丹书、符咒。引唐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河南緱氏县东太子陵仙鹤观,常有道士七十餘人,皆精专修习, |
符箓 | 符箓[fúlù]⒈亦作“符录”。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引证解释⒈亦作“符录”。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一本作“符録”。引《北 |
三箓 | 三箓[sānlù]⒈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引证解释⒈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参见“三清”。引唐戎昱《送吉州阎使君入道》诗之一:“受传三籙备,起 |
上清箓 |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