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fànérbùjiào||注音|ㄈㄢˋㄦˊㄅㄨˋㄐ一ㄠˋ||解释|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例子|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
意思解释:拼音|nìláishùnshòu||注音|ㄋ一ˋㄌㄞˊㄕㄨㄣˋㄕㄡˋ||解释|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例子|从前受了主人
意思解释:拼音|yǐzhíbàoyuàn||注音|一ˇㄓˊㄅㄠˋㄩㄢˋ||解释|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例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意思解释:拼音|yǐdébàoyuàn||注音|一ˇㄉㄜˊㄅㄠˋㄩㄢˋ||解释|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例子|民国二十五年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犯而不校[fànérbùjiào]⒈别人触犯自己也不计较。亦作:犯而勿校。引证解释⒈别人触犯自己也不计较。引《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晋潘尼《安身论》
意思解释:
意思解释:
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仅供学习,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6 联系QQ:86516977